三大通道渐成


  在中国地图上,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,就是著名的“胡焕庸线”。在分界线两端,能源分布西高东低、差距巨大。80%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,70%以上的能源消费却集中在东中部地区。远距离利用好、发挥好西部能源资源优势,是决定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成败的关键。

  为改变不均衡的能源布局,2000年,国家正式提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。作为“西部大开发”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,西电东送全面启动。2004年贵广直流输电工程投产,南部通道建设取得新成果,提前一年实现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。自2003年开始,中部通道的三峡水电工程通过±500千伏龙政直流开始向华东送电。2006年起,陕北的神木、府谷火电厂向华北送电,北部通道的送端开始向西北能源基地扩围。

  西电东送战略实施的第二个10年,以特高压输电为标志的西电东送规模成倍增长,全面支撑西部能源基地建设、满足东中部用电需求。随着2009年晋东南—南阳—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、2010年向家坝—上海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投入运行,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和水平大幅提升。

  2014年,为落实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,以特高压输电为主的西电东送开始承载新的历史使命,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。2018年,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,东中部新增跨区输电能力达8000万千瓦,相当于每年可使东中部地区减少燃煤消耗1.8亿吨。2018年,为深入推进能源转型、扩大有效投资,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,国家电网提出的“五交五直”特高压工程被纳入国家电力规划。2021年,国家能源局提出,为配套综合能源基地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规划建设“三交九直”12条特高压通道,实现将西部清洁能源送到东部负荷中心。

  如今,西电东送工程已经形成南、中、北三条大通道。北通道主要由新疆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等省区向华北、华东等地输电。中通道主要由四川、重庆、湖北等省市向华中、华东等地输电。南通道则主要由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。

  截至2022年底,全国已建成西电东送工程72项,输电能力达到3.2亿千瓦,北部、中部和南部通道分别达到0.9亿、1.7亿、0.6亿千瓦;国家电网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.6亿千瓦,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。

下一页: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