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电转向绿电
腾格里沙漠腹地,连绵的黄沙之上,上百万块光伏板迎着太阳吸取能量。光伏板下,草方格固定的沙地上孕育出了绿苗。沙漠实验大棚内,西红柿、辣椒、西瓜等结出了累累硕果。
近日,全国首批首个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——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,探索出“新能源建设+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”新路径,标志着我国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。
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以建设大型风电、光伏基地为主,配置建设相应火电调峰机组,新能源总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,该项目也是我国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、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——“宁电入湘”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。宁夏—湖南特高压工程投运后,输送的绿电占比将超过50%。
宁夏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。近年来,宁夏利用“省间互济”的方式将“风光火”通过特高压工程联合外送,新能源电力外送规模逐年增长,实现了由输火电向输绿电的转变。
新时代新征程下,我国加快推动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,全面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预计到2030年,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.55亿千瓦。届时西电东送含绿量将更足。
大江大河上,绿电的力量同样在不断积蓄。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,2022年12月建成投产后,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——乌东德、白鹤滩、溪洛渡、向家坝、三峡、葛洲坝联合调度,形成世界最大“清洁能源走廊”。
走廊上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169.5万千瓦,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,年均生产清洁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,这些电能通过向家坝—上海、溪洛渡—浙江、白鹤滩—江苏、白鹤滩—浙江等工程源源不断外送,可有效缓解华中、华东地区及川、滇、粤等省份的用电紧张。在节能减排方面,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2.5亿吨。
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表示,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清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,加快了全国能源转型进程,有力推动了西部大型梯级水电站、大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与规模化外送。
初步测算,预计到2035年,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将超过5亿千瓦,支撑清洁能源装机6亿千瓦左右,清洁能源电量占比有望超过六成,对非化石能源占比的贡献率突破25%,将有力推动落实各项能源转型承诺,服务“双碳”目标,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
上一页:
下一页: